知識產權新聞 法規進展 文章 案例學習 相關鏈接
宗連貴等28人假冒注冊商標罪刑事案
2013-10-23

基本案情

2007年11月份,被告人宗連貴、黃立安共同出資成立油脂公司,自2008年8、9月份至2011年9月4日期間,雇傭多名工人在其公司內生產假冒“金龍魚”、“魯花”注冊商標的食用油並銷售,同時將購進的非法製造的“金龍魚”、“魯花”注冊商標標識對外銷售;在明知宗連貴、黃立安生產的食用油係假冒的情況下,被告人陳金孝等仍接受雇傭,從事生產、銷售,非法經營數額達人民幣19249759.5元。2009年底至2011年,被告人劉誌勇等人在明知宗連貴油脂公司生產的“金龍魚”、“魯花”食用油係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情況下,仍多次購買並銷售,涉案金額達數百萬元人民幣。

裁判結果

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,被告人宗連貴、黃立安等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公司,並且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,應以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單位犯罪論處。被告人宗連貴犯假冒注冊商標罪、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,數罪並罰,判處執行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,並處罰金人民幣1050萬元;被告人黃立安犯假冒注冊商標罪、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,數罪並罰,判處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個月,並處罰金人民幣1050萬元;被告人陳金孝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,合並執行有期徒刑八年,並處罰金人民幣90萬元;被告人劉誌勇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,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三個月,並處罰金人民幣97萬元;其他24名被告人也分別被判處了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和數量不等的罰金。

典型意義

該案是一起利用刑事手段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、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。該案的犯罪數額之高、危害之深、影響之廣、判處的罰金之高,在全國知識產權審判領域罕見。該案是河南法院係統實行知識產權審判“三合一”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典型判例,體現了人民法院加大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、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精神。審理法院綜合運用各種刑罰手段,不僅堅決對犯罪分子定罪判刑,而且特別重視運用財產刑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懲處力度,注重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罪的能力和條件。本案28名被告人全部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,在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同時判處罰金刑,罰金總額高達人民幣2704萬元,有力地震懾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,淨化了市場環境,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。

(來源:最高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)

<< 返回
該網站使用Cookies來提升您的使用體驗。欲了解更多信息請查看隱私聲明。如繼續瀏覽本網站,則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您可以隨時更改您的Cookies設置。繼續 / Cookie使用政策